文/尹生
摘要:李彦宏应该向3Q大战时的马化腾学习,站在公司生死存亡的高度来看待这次事件,而在此之前,应该向所有骂百度的人表示感谢。
在2010年的3Q大战爆发后,尹生曾经写过一篇《马化腾应该感谢周鸿祎》,大意是:
宁静的事业和生活被搅得不得安宁,换成谁都不会坦然接受,如果把这些放在中国市值最大、全球市值前三大的互联网公司的缔造者和中国无数互联网爱好者和创业者心中的偶像的身上,就更不必说了。但抛开道德上或法理上到底谁对谁错不说,也许腾讯董事长马化腾在生完气后,还应该感谢一下周鸿祎。至少有两点理由值得他这么做:
首先,周鸿祎和他的360扣扣保镖的进攻暴露了腾讯庞大的用户群所编制的堡垒也并非铁桶一块,如果善加利用,它会让腾讯从可能已经背离用户体验的地方回到正确的轨道。
其次,马化腾是一个用户体验方面的大师,天生的工程师,也是迄今你所能看到的将用户至上原则发挥到极致的极少数企业家中的一位(据说即使到现在马化腾经常还会深夜泡在QQ上,了解用户的使用感受)。但毫无疑问,这次事件暴露出,就像大多数天才一样,他也有自己的缺陷,那就是作为一位互联网企业家所应具备的独特情商——而更不幸的是,腾讯现有的管理结构并没有完全弥补他在这方面的缺陷。
当然,这次李彦宏面对的贴吧事件,虽然本质都是用户选择权的问题,但显然比3Q大战要恶劣得多。本文不打算从道德角度来谈论这一事件,但即便是站在百度投资者的角度,这样的行为也是非常失职的,因为导致这次事件的行为,虽然看似增加了百度的短期营收,但从长远看,它可能会葬送了百度的行业地位,从而使其价值受损。
一直以来,评价互联网公司价值时,尹生采用的核心指标,就是这家公司在未来的行业中可能获得的行业地位,而从来不会仅凭短期收入和盈利来评估。因此,作为公司的领导者,李彦宏必须为公司的长期行业地位负责,而类似贴吧这次的行为,就是与企业长期利益相违背的,因为它可能会伤害到百度的长期行业地位。
如何才能确保百度的长期行业地位?显然用户和合作伙伴的选择权是关键,而在这之前必须要回答的是,用户与合作者在一个互联网平台中的地位问题。
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一个本质区别,是传统行业各种物理资源仍然是主要的成本占有者和价值贡献者,公司的成败,更多的是靠企业对这些资源的获得与管理,因此企业及其所有者理应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在传统企业的监督上,一方面靠的是用户的选择权,由于资源的使用效率是价值创造的关键,因此使用效率的能力差异、用户选择时的时空障碍,与投资者的不同回报预期,就构成了传统行业的相对分散化,这时用户有足够的选择余地。而另一方面靠的是政府监督,比如垄断监管,用户权益保护等,由于基于物理资源的评判相对容易,因此监管也并不是无章可循。
但在互联网领域,一个企业的成败,看似创始人的智慧、领导力和团队的执行力,以及资本占据了主导作用,但除此之外,互联网行业的物理资源需要量很低,一个互联网产品和服务能否成功,有时全凭用户选择与支持,正是用户的选择与支持形成了网络效应(使用的用户越多,该网络的价值就越大),而正是网络效应构成了BAT目前最大的壁垒。
但在互联网企业的监管上,目前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用户选择权本来是最佳的监管力量来源,因为用户可以选择支持一个新的竞争者——但面对网络效应,新的竞争者实际上很难提供有竞争力的价值,除非在位者网络效应停滞发展,而其提供的用户价值下降到与选择一个新竞争者的价值达到均衡,才会形成用户转移的临界点。
除此之外,在中国还需面临新的情况,就是BAT等在位者的多元化扩张实际上使其网络效应继续在扩张,这就使得真正的替代者无法在短期内出现,于是用户选择权便面临危机,从3Q大战,到贴吧事件,实质都是用户选择权的危机。
至于政府监管,目前仍然是将传统经济下的模式平移到互联网,自然难切中要害。实际上,今天的BAT们,早已经成了一种互联网乃至整个经济的基础设施,将其纳入基础设施的监管就是非常必要的。实际上,正是监管的缺位导致了它们的漫无节制的扩张。关于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连接权与护城河:BAT的终极战争》中已经提及:
归根结底,由于缺乏一个市场广泛接受的、有法律约束力的连接权开放和公平使用规则,任何公司(包括BAT)要想做通连接的生意,要么自己控制这些能力和资源,要么加入某一阵营,并享受不完全的连接权。虽然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全社会的重复投资,但对于三家公司的战略安全却是必须的。
悲观的一面是,当它们越来越深入到传统行业时,它们的网络效应扩张之轮重新开始启动了。可喜的一面是,BAT三家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构成一种相互替代者角色,从长远看更是如此,这就意味着,三家公司必须展开竞争,各自的连接效率和整个生态的生产率将决定其能在未来中国经济中占据的比例。
同时,当三家公司的业务越广泛,它们的管理效率、灵活性会下降;用户因为网络效应获得的收益与其遭遇的用户体验不快,也会使其在行使选择权时,天枰开始偏向新进入者或传统行业的企业;前两个方面的作用,会使互联网平台们的合作伙伴面临一个选择临界点,即在自己发展独立的互联网入口,或者与新互联网进入者合作,和与传统平台合作之间,其投入产出比接近转移的临界点。最近的携程、去哪儿事件,已经暴露除了这种临界点可能会到来的某些警告。
未来互联网行业的形势,尹生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互联网2015:诸神退位与白银时代》中有所提及:
白银时代,也许就是经历2015年诸神退位后,中国互联网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现实。最初那些完全建立在互联网上的红利接近消耗殆尽,就像BAT在搜索、电商和社交这三大传统领域正经历的,而新的机会主要存在于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渗透,这意味着你必须同那些行业已经存在的生产者展开生产率的竞争,这将变得不再性感,挤泡沫将贯穿始终。
因此,对BAT等互联网平台而言,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继续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对此做出回应:
未来的平台级互联网公司必须朝着从公司内部治理,向公司与生态共治发展,因为一个平台的形成与竞争力维持,生态中的每一份子,尤其是用户和合作者贡献巨大,当一个平台形成时,平台一方就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就拥有了自己的生命,这时管理层的职责也必须做出调整,推动机制的建立以保护生态所有参与者的利益,就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
就这点来说,目前李彦宏为首的百度管理团队也是失职的。尹生认为,李彦宏应该向3Q大战时的马化腾学习,站在公司生死存亡的高度来看待这次事件,而在此之前,应该向所有骂百度的人表示感谢。下面,尹生将就自己的观察和判断,给李彦宏几点建议: 首先,必须认识到这次事件,是百度某些长期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的结果:过去,百度一直强调自己是一家技术公司,因此过于强化工程师文化,而忽略了消费者的维度;当公司在转型期遇到经营压力时,又经由变现为上的压力,转变为短期业绩至上文化,用户就成为财务报表上可以变现的一个潜在数字。
其次,面对现实。实际上,现在的百度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当百度大举进军生活服务O2O、在线旅行、金融等行业时,它便已选择了从一家单纯的技术公司,变为一家以技术为支撑的消费者公司,这时,公司的关注点必须从过去追求技术上的可实现性,转向用户使用的全过程体验。
第三,真正树立生态运营意识。是整个生态的生产率,而非百度公司的内部效率,是生态每个个体的利益,而非单纯的百度员工和股东的利益,最终决定以百度为核心的这个生态未来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这意味着,必须在全体员工中灌输基本价值观的底线,必须是生态利益至上,而非短期的百度公司利益至上。
第四,建议在贴吧治理上,采取用户与公司联合治理的方式,成立由用户和公司组成的治理委员会,以及相应的利益分享机制,比如将贴吧一定的收入比例,用各种形式反馈给贴吧用户,并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而在公司层面,必须有人为消费者和整个生态权益负责,暂时由李彦宏亲自任首席生态官为好,因为百度的文化是由他发起的,必须由他来做出改变,在其中输入用户和生态的维度。
正是3Q大战,让马化腾警醒,从而帮助腾讯走上了一条更加良性的开放之路,扭转在转型中的被动局面,而现在,百度面临的与当时的腾讯何其相似,接下来就看李彦宏的了。
【百度——一家道德毫无底线毫无正能量的卑劣公司连续报道专辑】李彦宏欠所有骂百度的人一声谢谢
【百度——一家道德毫无底线毫无正能量的卑劣公司连续报道专辑】李彦宏欠所有骂百度的人一声谢谢
文/尹生
摘要:李彦宏应该向3Q大战时的马化腾学习,站在公司生死存亡的高度来看待这次事件,而在此之前,应该向所有骂百度的人表示感谢。
在2010年的3Q大战爆发后,尹生曾经写过一篇《马化腾应该感谢周鸿祎》,大意是:
宁静的事业和生活被搅得不得安宁,换成谁都不会坦然接受,如果把这些放在中国市值最大、全球市值前三大的互联网公司的缔造者和中国无数互联网爱好者和创业者心中的偶像的身上,就更不必说了。但抛开道德上或法理上到底谁对谁错不说,也许腾讯董事长马化腾在生完气后,还应该感谢一下周鸿祎。至少有两点理由值得他这么做:
首先,周鸿祎和他的360扣扣保镖的进攻暴露了腾讯庞大的用户群所编制的堡垒也并非铁桶一块,如果善加利用,它会让腾讯从可能已经背离用户体验的地方回到正确的轨道。
其次,马化腾是一个用户体验方面的大师,天生的工程师,也是迄今你所能看到的将用户至上原则发挥到极致的极少数企业家中的一位(据说即使到现在马化腾经常还会深夜泡在QQ上,了解用户的使用感受)。但毫无疑问,这次事件暴露出,就像大多数天才一样,他也有自己的缺陷,那就是作为一位互联网企业家所应具备的独特情商——而更不幸的是,腾讯现有的管理结构并没有完全弥补他在这方面的缺陷。
当然,这次李彦宏面对的贴吧事件,虽然本质都是用户选择权的问题,但显然比3Q大战要恶劣得多。本文不打算从道德角度来谈论这一事件,但即便是站在百度投资者的角度,这样的行为也是非常失职的,因为导致这次事件的行为,虽然看似增加了百度的短期营收,但从长远看,它可能会葬送了百度的行业地位,从而使其价值受损。
一直以来,评价互联网公司价值时,尹生采用的核心指标,就是这家公司在未来的行业中可能获得的行业地位,而从来不会仅凭短期收入和盈利来评估。因此,作为公司的领导者,李彦宏必须为公司的长期行业地位负责,而类似贴吧这次的行为,就是与企业长期利益相违背的,因为它可能会伤害到百度的长期行业地位。
如何才能确保百度的长期行业地位?显然用户和合作伙伴的选择权是关键,而在这之前必须要回答的是,用户与合作者在一个互联网平台中的地位问题。
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一个本质区别,是传统行业各种物理资源仍然是主要的成本占有者和价值贡献者,公司的成败,更多的是靠企业对这些资源的获得与管理,因此企业及其所有者理应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在传统企业的监督上,一方面靠的是用户的选择权,由于资源的使用效率是价值创造的关键,因此使用效率的能力差异、用户选择时的时空障碍,与投资者的不同回报预期,就构成了传统行业的相对分散化,这时用户有足够的选择余地。而另一方面靠的是政府监督,比如垄断监管,用户权益保护等,由于基于物理资源的评判相对容易,因此监管也并不是无章可循。
但在互联网领域,一个企业的成败,看似创始人的智慧、领导力和团队的执行力,以及资本占据了主导作用,但除此之外,互联网行业的物理资源需要量很低,一个互联网产品和服务能否成功,有时全凭用户选择与支持,正是用户的选择与支持形成了网络效应(使用的用户越多,该网络的价值就越大),而正是网络效应构成了BAT目前最大的壁垒。
但在互联网企业的监管上,目前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用户选择权本来是最佳的监管力量来源,因为用户可以选择支持一个新的竞争者——但面对网络效应,新的竞争者实际上很难提供有竞争力的价值,除非在位者网络效应停滞发展,而其提供的用户价值下降到与选择一个新竞争者的价值达到均衡,才会形成用户转移的临界点。
除此之外,在中国还需面临新的情况,就是BAT等在位者的多元化扩张实际上使其网络效应继续在扩张,这就使得真正的替代者无法在短期内出现,于是用户选择权便面临危机,从3Q大战,到贴吧事件,实质都是用户选择权的危机。
至于政府监管,目前仍然是将传统经济下的模式平移到互联网,自然难切中要害。实际上,今天的BAT们,早已经成了一种互联网乃至整个经济的基础设施,将其纳入基础设施的监管就是非常必要的。实际上,正是监管的缺位导致了它们的漫无节制的扩张。关于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连接权与护城河:BAT的终极战争》中已经提及:
归根结底,由于缺乏一个市场广泛接受的、有法律约束力的连接权开放和公平使用规则,任何公司(包括BAT)要想做通连接的生意,要么自己控制这些能力和资源,要么加入某一阵营,并享受不完全的连接权。虽然这样做可能会导致全社会的重复投资,但对于三家公司的战略安全却是必须的。
悲观的一面是,当它们越来越深入到传统行业时,它们的网络效应扩张之轮重新开始启动了。可喜的一面是,BAT三家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构成一种相互替代者角色,从长远看更是如此,这就意味着,三家公司必须展开竞争,各自的连接效率和整个生态的生产率将决定其能在未来中国经济中占据的比例。
同时,当三家公司的业务越广泛,它们的管理效率、灵活性会下降;用户因为网络效应获得的收益与其遭遇的用户体验不快,也会使其在行使选择权时,天枰开始偏向新进入者或传统行业的企业;前两个方面的作用,会使互联网平台们的合作伙伴面临一个选择临界点,即在自己发展独立的互联网入口,或者与新互联网进入者合作,和与传统平台合作之间,其投入产出比接近转移的临界点。最近的携程、去哪儿事件,已经暴露除了这种临界点可能会到来的某些警告。
未来互联网行业的形势,尹生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互联网2015:诸神退位与白银时代》中有所提及:
白银时代,也许就是经历2015年诸神退位后,中国互联网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现实。最初那些完全建立在互联网上的红利接近消耗殆尽,就像BAT在搜索、电商和社交这三大传统领域正经历的,而新的机会主要存在于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渗透,这意味着你必须同那些行业已经存在的生产者展开生产率的竞争,这将变得不再性感,挤泡沫将贯穿始终。
因此,对BAT等互联网平台而言,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继续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对此做出回应:
未来的平台级互联网公司必须朝着从公司内部治理,向公司与生态共治发展,因为一个平台的形成与竞争力维持,生态中的每一份子,尤其是用户和合作者贡献巨大,当一个平台形成时,平台一方就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就拥有了自己的生命,这时管理层的职责也必须做出调整,推动机制的建立以保护生态所有参与者的利益,就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
就这点来说,目前李彦宏为首的百度管理团队也是失职的。尹生认为,李彦宏应该向3Q大战时的马化腾学习,站在公司生死存亡的高度来看待这次事件,而在此之前,应该向所有骂百度的人表示感谢。下面,尹生将就自己的观察和判断,给李彦宏几点建议: 首先,必须认识到这次事件,是百度某些长期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的结果:过去,百度一直强调自己是一家技术公司,因此过于强化工程师文化,而忽略了消费者的维度;当公司在转型期遇到经营压力时,又经由变现为上的压力,转变为短期业绩至上文化,用户就成为财务报表上可以变现的一个潜在数字。
其次,面对现实。实际上,现在的百度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当百度大举进军生活服务O2O、在线旅行、金融等行业时,它便已选择了从一家单纯的技术公司,变为一家以技术为支撑的消费者公司,这时,公司的关注点必须从过去追求技术上的可实现性,转向用户使用的全过程体验。
第三,真正树立生态运营意识。是整个生态的生产率,而非百度公司的内部效率,是生态每个个体的利益,而非单纯的百度员工和股东的利益,最终决定以百度为核心的这个生态未来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这意味着,必须在全体员工中灌输基本价值观的底线,必须是生态利益至上,而非短期的百度公司利益至上。
第四,建议在贴吧治理上,采取用户与公司联合治理的方式,成立由用户和公司组成的治理委员会,以及相应的利益分享机制,比如将贴吧一定的收入比例,用各种形式反馈给贴吧用户,并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而在公司层面,必须有人为消费者和整个生态权益负责,暂时由李彦宏亲自任首席生态官为好,因为百度的文化是由他发起的,必须由他来做出改变,在其中输入用户和生态的维度。
正是3Q大战,让马化腾警醒,从而帮助腾讯走上了一条更加良性的开放之路,扭转在转型中的被动局面,而现在,百度面临的与当时的腾讯何其相似,接下来就看李彦宏的了。
此处评论已关闭